打印

[动作]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0

民族精神的倡导者

大约是十年前,第一次看《黄飞鸿:狮王争霸》,应该不是在电影院,是在家里看的碟还是电视频道已经记不清了。当时岁数小,懂的少,就是光顾着看李连杰一身俊逸潇洒雄姿英发的好身手,关之琳忽闪忽闪会放电的大眼睛和那一抹柔情,说实话,当时觉得还挺肉麻的:P

前一阵子又重新看了这片子,实在是震撼非常。即便是放在三部曲里来看,也是卓尔不群得很。

之前常听人说,徐克和李连杰的前三部黄飞鸿,最好的是第二部《男儿当自强》,风云际会天下惊,一朝革命起香江。张铁林的孙文,姜大卫的陆先生,二位代表了革命党的朝气和希望。熊欣欣的白莲教魁九宫真人则是最为顽固保守的一拨。而纳兰元述,这个尽显甄子丹古典气质的八旗提督,忧国家之前途,却又不得不瞻前顾后,既要防着洋人和革命党,又要利用近代化的通讯,既要控制白莲教的无法无天,又要利用它排外情绪来抵制近代化的痛苦进程。这实在是个绝妙的隐喻,把清末的政治舞台上的诸方力量栩栩如生地搬到了我们的眼前。

然而,我却不能不承认,在第二部中徐克的镜头尚是符号化的,或者说,是现代化的视野中展现出来的近代史。很有点官方史书的味道。相比与第一部,西洋人的身份和定位被从一个极端推到了另一个极端,似乎就是无欲无求的大慈善家一样,单纯地支持革命党的行动。白莲教也未免太过无知而无耻,成为了纯粹落后的代名词。最好的诠释或许是对纳兰元述的刻画,再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清帝国在末日危途中挣扎的两难与困顿。然而,我们的主角黄飞鸿却似是个过客,匆匆而往,急急而归,一切只是为了义气相投,既不知他是否真的理解革命的意义,也不知他是否明白帝国迫在眉睫的衰亡。唯一的亮点,在于医馆里中西医学的碰撞,似乎是借由黄飞鸿的穴位针灸与孙文的内科医学暗示了两个文明的沟通的可能。

《男儿当自强》是个隐喻,但也仅仅是个绝妙的隐喻。好像我们在读一部史料辑,而不是一部完整的史书。更多的批判分析,更多的借古喻今,更多的古为今用,这些中国史学传统中最为“资”治与通“鉴”的核心精神,那时候还没有进入徐克的视野。

但是仅仅是一年之后,到了《狮王争霸》的时代,徐克似乎突然间醍醐灌顶,这一次他为我们带来的不单是交错历史瞬间和重构潮流冲突的拼图,也不纯是武打场面和舞狮斗法的化腐朽为神奇,更是一出包含了过去与现在、期待与审慎、批判与反思的活生生的警世预言。

当然,黄飞鸿的真功夫、十三姨的绕指柔、梁发的古灵精怪、鬼脚七的弃暗投明、赵天霸的飞扬跋扈和黄麒英老爷子的开明达观,诚然是一副百态千姿的众生群像。但是,在同前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刻画之外,这次我们还看到不少更新奇的东西:

比如剧中各种人物关系的设置。基本上,在这一部黄飞鸿中可以分为几个大的群体。
第一拨是朝廷,不论是李鸿章还是慈禧太后,通过他们展示出来的清帝国实际上兼具了同治中兴和新政时期的改良心态,就算是举行狮王大赛,仍然是为的展示大清国威。和上一部《男儿当自强》中的后义和团时代心态相比,实际上是一个历史的回溯。
第二拨是洋人,这次的主角不再是第一部中对英国义律和美国奴贩的影射,同时亦非第二部中对维新与革命时期的欧日诸国同情他们的领事的刻画,而是试图揭露出了一个更为复杂西方人整体形象。就背景来看,徐克应是以日俄战争时期为原型。日本人没有出场。出场的俄国人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样子——前革命时期的贪婪与无知,相比于欧美其他诸国也落后得紧。这个Tumanovsky身上兼有所有这些特点:以工业革命为自豪,这是英国人的;以绅士风度为标榜,这是法国人的;以纪律严明为重心,这是德国人的;以自身为先进者,用同情甚至带着几分怜悯的目光来看待落后的东方,这是所有欧洲人的。
第三拨是赵元霸和京师各武师。这些人是目光短浅只顾个人得失的平民,他们或许不如第二部中的白莲教那么愤怒盲目地排外,却是更为令人难以处理的大问题的中国病人——正如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这些人是麻木和无知的代表。他们不愚,至少在精打细算和个人利益上是千方百计不落人后的,可是在民族危亡国家兴衰的大局面前,他们却是如此之“愚”,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紧迫的危机,仍然在为一个没有意义的金牌叫嚣抖擞。
第四拨是十三姨、黄麒英和广东会馆。前者一如既往是西洋化的民间知识分子,后者则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领路先锋。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意义上,这两人才是是天作之合。而广东会馆所代表的各地民间资本家,则是一个地方民族工业振兴的符号,我们可以由此想起张裕、张骞、侯德榜等一大串响亮的名字。笼统来看,京师与广东会馆的格格不入,某种程度上也正象征了中央和地方在洋务运动时不一致的步调与最终的失败。
第五拨是梁宽、鬼脚七和众家小弟。他们是最平凡的中国人,有一点点对西洋来的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没有更多的想法。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又没有勇气和决心去冲刺到别人前面。墙头草,两边倒。如果说第三拨人暗示了国民性中为害的一面,他们则是既不为害也不为善的中间状态。
第六拨是黄飞鸿。好吧,我承认我不是特意让主角大人这么晚出场。只不过,压轴的总得是个有分量的名角才能唱得响亮。我对上一部的不满在于黄飞鸿形象的游离与苍白,而这一部里,黄飞鸿大大地丰满了。首先,在情感上,黄飞鸿感到了喜欢一个人的滋味,他对十三姨终于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能够在和Tumanovsky的竞争中敢为人先,这是对谦退内敛和不善表露的传统中国士人形象的超越。一个近代的中国男人,或许就是这样站立起来的。其次,在理智上,黄飞鸿受到了来自工业革命的挑战和冲击。从内心价值,当然也包括情绪偏好上,最初的黄飞鸿显然并不愿意接受西方工业先进于传统技艺的现实,比之第二部的中西医术的调和似乎还算是倒退了。但在和Tumanovsky在蒸汽机前的一番争论,在认识到摄影机所记录的画面不仅仅是玩物,在看到洋枪火炮的骇人威力与刀枪棍棒的微不足道之后,黄飞鸿终于觉醒了,敢于直面这一道近代与传统之间的天堑。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希望在明天去跨过这一道坎坷鸿沟。再次,在历史上,黄飞鸿有了参与政治并且亲历亲为地去改变明天的想法和行动。我把这个解释为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议论权利的觉醒。

这几组人物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一个流动的社会网络。在清末的北京,这样一张大网铺天盖地,几乎网住了所有的众生百态。而就在这样一个立体的生态圈的映衬下,徐克下一步又将有什么惊人之举呢?

我理解到的,是一段最为触动人心的台词。是的,不是别的,就是一段台词:
黄飞鸿:“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中,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大赛,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眼里,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更重要的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这才是国富民强之路。 区区一块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就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其实我写了这么半天的话,想要说的也就是关于这段话的一点感想。徐克把革命党,把维新派,把顽固派,把西洋人,把白莲教,把老百姓,把士大夫,把资本家,把近代化,把政治,把外交,把技术,把文化,把宗教,把民族,把国家,把世界,统统浓墨重彩地勾勒一遍之后,他最想说的竟然就只是这么一段话。

这段话究竟讲了什么呢?卖个关子,不多说了。索隐派讲得太明白,象征论弄得太清晰,解构主义说得太透彻,就让人丧失了自己思考的空间了,该没劲了。这个空间我还是给大家留着,静静地期待你在看完这段话和下面这个新闻之后,能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这两年来的林林总总。因为国运,真的,就在我们的肩上。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15 01:26